NEWS

2023-06-07

新聞中的法律/AI創作與著作權保護

以廣義定義而言,人工智慧(AI)在概念上就是透過電腦快速處理大量資料再應用。其中與《著作權法》較為相關部分,即是透過AI大量蒐集資料,當中可能含有著作權保護之內容,以及利用AI生成新作品。
 
智慧局對於AI創作見解可分成兩類。第一類是「以人工智慧為工具的創作」,也就是由人類將AI當作創作工具,由人下指令並加入創作者精神,認為那就跟畫家使用畫筆、電腦繪圖軟體創作一樣,其所產生作品就可受到著作權保護的可能性。
 
第二類則是「人工智慧獨立創作」,人類僅單純利用指令,並未投入精神創作,由AI自主運算生成的作品,因為沒有人類精神文明投入,就不享有著作權或僅是利用他人著作所生成之成果。
 
現在對於AI討論最熱門在於Chat GPT等生成式AI,較類似於上述第二種AI創作。據我們理解,ChatGPT是收集大量資料,以人類指令結合AI分析、重組生成ChatGPT所蒐集他人文章或回應內容。
 
其中,涉及著作權最大問題在於其資料是否取得授權。首先,如果Chat GPT所參考的資料庫在收集過程並未向著作權人取得授權,那麼ChatGPT的開發者就容易面臨著作權侵權爭議。
 
而ChatGPT生成內容是將海量資料排列成一篇有邏輯性的文章,背後可能是將十幾位,甚至上百位著作權人著作進行重組。
 
我們比較擔心的是,假設有人想用ChatGPT生成的內容拿去商業價值利用,比如說當作教材,那麼當Chat GPT擁有者沒取得授權,你又拿來商業利用,那麼就會產生將別人著作當作己用的侵權問題。
 
因此,智慧局建議,一般民眾使用AI生成內容時,如果其生成文章只是自己使用、閱讀,或是把它當成聊天機器人都不會有使用問題。但若尚未釐清或是無法釐清背後資料是否取得著作權,就不應作為商業利用,以免不必要的法律糾紛。
 
未來著作權法是否需要修法?我們須承認AI發展相當快速,面對一個全新且動態發展的問題,我們沒有辦法去預測未來科技如何發展,以及是否對現行著作權法造成衝擊。
 
不過這是一項世界性問題,不單僅發生在台灣。例如,近期亦有出現AI侵權案例,如美國圖庫公司Getty Images指控AI公司Stability AI侵權,而最大證據就是將該AI公司所創的繪圖AI「Stable Diffusion」在生成圖片時使用具有Getty Images浮水印的圖片。
 
目前AI侵權最大難關或許在於「事實認定原則」及舉證,但就像是過去也認為網路、數位侵權難舉證,但在「科技可以創造,科技也可以偵辦」下,未來也會在舉證技術上找到突破口。
 
總結而言,面對AI 動態發展的不可預測性,雖說現階段著作權法可因應,但無法保證未來一定可行。而著作權法修法「牽一髮動全身」,是否需要因應AI侵權修法,智慧局將會持續收集、觀察國內外案例及判例再來定奪。(本文由經濟部智慧局著作權組副組長洪盛毅口述,記者鍾泓良採訪整理)
 
(文章來源:2023-04-16 23:54 經濟日報 洪盛毅)
 
註:轉載之圖文若有侵權,煩請告知永信國際專利商標聯合事務所,將盡速刪除。